《歡樂的潑水節》教學設計【下載文件】
2013~2014學年度第 1學期小學 語文 二年級下冊教案
主備人:劉華 二次備課:
課題
|
20 歡樂的潑水節
|
單元
|
第7單元
|
|
教學目標
|
1.正確、流利、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。
2.學會本課10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。
3.了解潑水節是傣族人民獨有的風俗習慣,體會、領悟傣族人民過節的歡樂心情。
|
|
預習作業
|
讀一讀:借助拼音努力把課文讀正確,讀流利。
講一講:仔細觀察書上的插圖,用自己的話講一講人們潑水時的歡樂情景。
想一想:你從哪些地方感覺潑水節很熱鬧,很歡樂的?讀完課文你有什么收獲?
查一查:查找其他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。
|
|
題庫
|
一、規范工整地抄寫書后第三題的詞語。
二、比一比,再組詞。
味( ) 祥( ) 桶( ) 潑( ) 幸( )
妹( ) 樣( ) 通( ) 撥( ) 辛( )
三、照樣子寫句子。
例:空中回響著歡樂的象腳鼓點。 歡樂的象腳鼓點在空中回響著。
1. 陽光下盛開著五顏六色的花朵。
2. 張文是我最好的朋友。
四、 閱讀短文。
秋天到了,菊花開了。有紅的,有黃的,有紫的,還有白的,美麗極了!
秋天到了,果子熟了。黃橙橙的梨,紅通通的蘋果,亮晶晶的葡萄。一陣涼風吹來,果兒點頭,散發出甜甜的香味兒。
1.短文有( )個自然段。第( )自然段寫秋天到了,菊花開了。第( )自然段寫 。
2.填上合適的詞。
( )的菊花 ( )的蘋果 ( )的梨
( )的果子( )的葡萄 ( )的香味
3.把文中表示顏色的詞語劃下來。
|
|
教學準備
|
Ppt,預習單
|
|
課時安排
|
兩課時
|
|
課時
|
第一課時
|
|
教學環節
|
師生活動
|
二次備課
|
|
第一板塊
|
一、檢查預習1:讀正確讀流利。形式:同伴互查互教。然后以同桌為單位接受老師檢查。
(1)關注文中難讀的字詞:
大街上 滴上 撒上 身子上 身上 臉上 地上(注意這些“上”都讀輕聲)
迎來 清水 衣領 高興 象征(讀好后鼻音)
(2)從文中選取的詞語:
西雙版納 鳳凰花 一年一度 潑水節
提桶拿瓢 互相潑 不肯離去 笑開花
象征 吉祥如意 意味 幸福多
(3)聽讀欣賞課文:
第一遍:看畫面,聽課文
第二遍:看文字,輕聲跟讀
三、檢查預習二:觀察書上人們相互潑水的畫面,同伴討論你在畫面上看到了什么,仿佛聽到了什么? 可以用上剛才出現的詞語。(同伴合作,與他組PK)
四、檢查預習三:你從哪些地方感覺潑水節很熱鬧, 很歡樂的?
梳理結構:迎來節日---潑水場景---精彩活動
五、檢查預習三:
讀了《歡樂的潑水節》這篇課文,你有什么收獲?
|
|
|
第二板塊
|
六、生字鞏固:一二類生字單獨呈現
1.小老師來教大家學習二類字
2.小老師提醒大家學習一類字
3.觀察筆順:互、離
4.尋根趣識:幸、如、離
|
|
課后作業
|
1.把生字寫規范,完成習字冊。
2.聽寫生字組成的詞語。讀好書后第3題的詞語,想一想它們的意思。
3.把傣族人民歡度潑水節的情景講給家長聽聽。
|
|
|
課時
|
第二課時
|
教學環節
|
師生活動
|
二次備課
|
|
第一板塊
|
一、聽寫
一年一度 潑水節 提桶 互相
不肯離去 吉祥如意 意味 幸福
同伴互批,關注易錯字:潑、桶、祥、幸
二、聯系課文理解重點生字和詞語
1.理解:潑水節
2.出示句段:西雙版納的鳳凰花開了,傣族人民迎來了一年一度的潑水節。
3.潑:擴詞
介紹潑水節:潑水節是傣族最隆重的節日——新年,相當于公歷的四月中旬,一般持續3至7天。第一天傣語叫“麥日”,與農歷的除夕相似;第二天傣語叫“惱日”(空日);第三天是新
年,叫“叭網瑪”,意為歲首,人們把這一天視為最美好,最
吉祥,最歡樂的日子 。
4.辨析:桶、通
5.理解:吉祥如意
(1)說自己的理解;(2)字典意;(3)你還知道哪些祝福別人的成語?
6.辨析:幸、辛
出示“辛苦一點,幸福十分。短辛苦,長幸福。
(1) 關注讀音(前、后鼻音的區別)(2)記字形
三、預習四(課后第4題)
傣族有歡樂的潑水節,其他少數民族也有自己的傳統節日。你還知道哪些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嗎?
|
|
|
第二板塊
|
四、課后延伸
結構遷移:按“迎來節日——全校展演——游藝活動”的順序說一說我們剛剛度過的“快樂的六一兒童節”。
|
|
課內練習
|
獨立完成《補充習題》
|
|
課后作業
|
1.背誦課文
2.說一說“快樂的六一兒童節”。
|
|
教學后記
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