■ 當前位置:教師博客
![]() ![]() ![]() ![]() 重視“研究”:解密“不良行為”——德育講座 發布時間:2021/6/17 1:22:56 作者:周薇 點擊:578
10月22日,一場以“用正面的和善而堅定的信念教養孩子”的德育沙龍我校拉開帷幕,我作為四年級3班的班主任,圍繞探秘學生“不良行為”開展了一場講座。 其實,說到“不良行為”,我們是非常熟悉的,幾乎每天都在和它打交道,處理學生因為不良行為而帶來的一系列的問題。其實,在這些“不良行為”的背后是藏著秘密的,而這些秘密正等著我們去發現。我主要從“是什么”“為什么”“怎么做”這三個方面,結合實際,來展開交流。 首先,什么是不良行為呢?很簡單,也就是一些不恰當的、不正確的行為。比如,孩子想讓老師點他發言他就在課堂上隨意地插嘴,一個孩子想要得到心儀的玩具他就選擇向父母發脾氣或者哭鬧等等。當一個孩子選擇了錯誤的方式來尋求關注、尋求滿足的時候,他往往會表現出一系列的“不良行為”。其實,我們每個人都會想要在集體中獲得認可和實現自己的價值,孩子也是這樣。如果孩子一直得不到關注,得不到滿足,那么他就會喪失信心,表現出各種“不良行為”。就像書中里說的:“一個行為不當的孩子,必定是一個喪失信心的孩子! 因為孩子得不到他想要的關注和認可,于是他開始了反復的嘗試,以期望自己在集體中獲得歸屬感和價值感。所以很多時候,學生會在尋求價值感和歸屬感的道路上選擇了錯誤的方式,“劍走偏鋒”,產生了一系列的“不良行為”。 既然學生是在尋找關注、獲得滿足的道路上誤入了“歧途”,那么我們就應該對癥下藥——給予關注,有效鼓勵,增強信心。 一是始終抱有“和善”“理解”“尊重”的態度。當學生出現不良行為時,往往我們的第一反應是:你怎么回事?你怎么又這樣了?憤怒會瞬間奪走我們的判斷和思考。而面對老師的怒火,孩子大多也不敢吱聲,更多的是保持沉默,這就讓交流陷入瓶頸。 二是借助“贏得合作”的四個步驟,獲得親近和信任,消除不良行為。 要想消除不良行為,用心“贏得孩子”非常重要。通過這樣逐步鼓勵的方式,贏得學生的“合作”,讓學生感受到老師和她之間是親近和信任,而不是疏遠和敵意,那么學生也就會自然而然地和我們心連心,愿意想辦法改變自己,不良行為也就自然而然消失了。 三是積極組織家庭會議和班會,讓孩子在解決、討論問題的過程中逐漸產生歸屬感和價值感!昂⒆佑肋h是更愿意自覺遵守他們自己參與制定的解決方案! 這也就是我們為什么要通過討論一起制定班規、約定,只有真正參與其中,成為規則的制定者,孩子們才會更加愿意去當好執行者。 最后,三點總結 : 1、最惹人討厭的孩子,往往是最需要愛的孩子。(我們需要讀懂“不良行為”背后的密碼——關注孩子內心的需求。) 2、懲罰只能暫時制止不良行為,但不能永久性解決問題。(我在讀書的時候,就一邊讀一邊反思自己是否已經習慣了通過懲罰解決矛盾。懲罰的效用只在于當時,想要徹底解決問題,必須借助正面管教的工具。) 只有通過鼓勵來幫助孩子體驗到歸屬感和價值感,才能獲得長期、積極、正面的效果。(鼓勵應該成為我們正面管教的法寶。) 每一次分享亦是一次收獲,我們都需要在反思和總結班主任德育工作中不斷前行。
![]() ◢ 網友評論
請您評論(您的評論不代表本站立場)
游客不能評論。[請登錄]
|
|
![]() | ![]() | ![]() | ![]() | ![]() | ![]() | ![]() | ![]() |
POWERED BY SSF中小幼數字化管理一站通 V2020.00611.final md855 ALL RIGHTS RESERVED © 2004-2022
主辦單位:南京市陶行知學!〉刂罚海ㄐW部)南京市建鄴區積賢街17號、(初中部)南京市建鄴區上新河街12號() 電話:87752066、8775210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