■ 當前位置:精品課程
![]() ![]() ![]() ![]() 數學游戲,是重數學還是重游戲? —— ------《火柴棒游趣拼圖》一課反思后之再反思 發布時間:2014/10/20 10:42:42 作者:呂程 點擊:4410 數學游戲,是重數學還是重游戲? ------《火柴棒游趣拼圖》一課反思后之再反思 前幾天聽了一年級數學游戲課《火柴棒游趣拼圖》,現將感受與各位老師交流,以便探討。 從結構上來,本課分成了兩個板塊,第一板塊是結合上節課《火柴棒拼算式》的課后作業,將學生課后出的火柴棒算式問題以照片的形式展示,選取代表性的問題讓學生在本課中,進行思考和訓練;第二個板塊是新授內容《火柴棒游趣拼圖》,用火柴棒拼出的圖形,在教師提出調整若干根火柴棒后,要求學生拼出相應造型的圖案,需要調整火柴棒的數量不斷增加,配套的游戲難度層層遞進,體現了游戲的梯度。 聽完這課后的當晚,細細斟酌,感慨良多,可取之處與大家分享。 一、數學游戲趣味濃。學生在教師的要求下,愿意去完成教師的游戲要求,并且在完成的過程中,不斷的思考其他的拼搭方法,體現了游戲方法的多樣化。 二、考慮到個別化教學的策略。小班化背景下的課堂教師,關注學生個體發展是一項重要的評價指標。教師在巡視學生操作的過程中,能關注到拼搭快的學生,以再發思考題的方法,滿足思維快的同學的學習需求;對于反應慢的同學,能給以教師個別提示,或要求同伴交流幫助方法,促進該類學生的發展。 三、關注學生的解決問題的能力。教師巧妙的以學生的作品作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,關注到了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,這正是我們中國學生最缺乏的能力之一,而對于提出的問題的內容,不乏亮點。譬如有學生提出“3×9=12,移動2根怎樣變成正確算式”,這個問題可以加深學生對于數學符號語言的理解;又如學生提出“ 12-18=6 ”,對這個問題的改正的過程,經歷移符號變符號的過程,得出結果“12=18-6”,讓學生明確了等號左邊可以是結果,右邊也可以為算式,進一步拓寬了學生對于固有等式認知的理解,豐富了等式概念的外延。 同時,我也有存疑之處,即本課的數學味。從數學哲學史角度來看,對數學的理解,數學家們經歷了一個批判擬經驗主義的過程,即得出解決結論:防止數學的人文味、活動味、生活味沖淡數學本原的價值。因此,著名數學教育學者鄭毓信先生曾提出:一堂數學課是否有價值,在于其是否具有數學味。何為數學味?如在伴隨數學思維參與的活動中,積累學生的數學思維經驗;如學生的數學表述能否獲得提升;能否培養運用數學的眼光去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等等。 回到本課來看,前一板塊對于《火柴棒拼算式》的課后反饋,以火柴棒為載體,無論是對算式、還是符號的理解,對學生的數學知識的豐富和建構是大有裨益的;而后一板塊《火柴棒游趣拼圖》,通過學生的操作,改變拼搭動物或者生活中的圖案,似乎與數學知識本身并無太大關聯。由于拼搭的只是生活中圖案的變化,并未抽象到幾何圖形的運用,所以對課程標準所提出的數學知識“四大領域”似乎也沒有涉及到。數學游戲課,同樣隸屬于數學大課程的范疇,那么,如果單一的以《火柴棒游趣拼圖》作為教學的內容,本課的數學味如何體現? 帶著對教學內容的困惑,我組成員參與了對本課的集體評課。每位老師都提出了對本課的想法,有的老師認為本課可以提升學生的創造力;有的老師認為學生喜歡學,很感興趣,可以擴大學生的想象力等等;我也提出了自己的想法,最后由胡校進行了綜合的評價與總結。 于是周二的當晚,我又靜坐在書房,梳理了這堂課的每一個環節,以及分析所有老師對于本課的想法,得出了對本課的第二次反思。 對于“數學游戲,是重數學還是重游戲?”,對于這個問題,我們的落腳點是什么?我想更關注的是知識。但如果從課程開發的角度來看,我們不得不面對另一個本原的問題,即“作為課程開發者,我們應該關注什么方面?”我想我們不僅需要關注的是數學知識問題,同時還要關注人的問題。我們的授課對象是什么?本課的授課對象是一年級的學生,對于剛入學不到一年的學生。由此筆者思考,在課程開發的時候,不僅應該讓學生學到的是知識,同時還有對數學非智力因素的培養,如何建立對數學學習的興趣、正確的數學觀和數學信念等等。于是,我們再回到本課來看,一年級的學生在本課的積極參與以及對于濃厚的操作興趣,我想已經體現了學生對數學游戲課程的興趣,進一步實現對數學課程的興趣。由此對于一年級的學生,過于去關注數學知識和數學思想方法,未免有些勉為其難。 華東師范大學課程論學者崔允漷先生曾提出:作為一個課程開發者,我們首先要有正確的課程意識。那么對于數學游戲,作為一門課程,我們也需要在實踐的過程中,去明確對課程的理解。數學游戲,以游戲為載體體現數學知識,對于側重游戲性還是側重數學味,我想我們應該辯證的看待。從人的角度出發,不同年段也應該有不同的課程要求。低年段,筆者認為應該在充分參與游戲同時,逐漸體現數學味;中高年段應該在游戲的過程中,關注學生的數學解決問題的意識,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。 愿與我組同仁,群策群力,讓我校數學課程進一步完善和優化!
![]() ◢ 網友評論
請您評論(您的評論不代表本站立場)
游客不能評論。[請登錄]
|
|
![]() | ![]() | ![]() | ![]() | ![]() | ![]() | ![]() | ![]() |
POWERED BY SSF中小幼數字化管理一站通 V2020.00611.final md855 ALL RIGHTS RESERVED © 2004-2022
主辦單位:南京市陶行知學!〉刂罚海ㄐW部)南京市建鄴區積賢街17號、(初中部)南京市建鄴區上新河街12號() 電話:87752066、8775210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