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年,我們一家三口準備回奶奶家,和他們一起做包子。這是當地的一個習俗,為迎接新年,家家戶戶都會蒸上許多籠包子,用來招待客人。
既為了能幫忙干活兒,又能讓我開開眼界,一大早,我們便趕到了金壇。車子還沒停穩,我就迫不及待得跳了下去,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沖進了奶奶家。他們已經忙碌起來了。只見一位奶奶從一個特大的發面盆里切下一大塊面團,在桌上撒一層干面粉,將面團放在上面揉啊揉,揉成稍細的長條,然后切成乒乓球大小,備用。另一位奶奶抓起一個“乒乓球”,把它壓成餅狀,再用筷子夾一大塊肉和蘿卜絲做成的餡,接著將面皮的邊緣在手心里一邊轉一邊拉長,直到把整個陷包住,再在包子頂端捏成一朵“小花”,最后小心地放進蒸籠,蒸熟即可。
我的眼睛隨著蒸籠的“移動”,突然看到了一位奶奶坐在灶膛后面,身后的墻被照得紅通通的,就知道肯定在燒火。我立刻來了興致,鉆進去一看,呵,她面前的兩個“嘴巴”里燃著熊熊烈火。于是,我接下了燒灶這個活兒,一會兒加一塊木板,一會兒又扔一些黃豆稈,樂此不疲,聽著噼里啪啦的聲音,別提有多高興了!后來,我還在灶膛里烤了幾個山芋,雖然拿出來的時候,樣子很丑,像塊焦炭,可是味道卻相當不錯。
不知不覺,小年就在紅紅火火的灶膛前度過了,溫暖而溫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