莫高窟,意為“沙漠的高處”,敦煌莫高窟俗稱“千佛洞”,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。始建于十六國的前秦時期,大漠里、絲路上,樂尊和尚在這里開鑿了第一個石窟,往后千年這里開洞修窟不斷......1900年隨著一位王道士無意間打開了17號藏經洞,莫高窟的名字傳遍了世界,被譽為“東方藝術明珠”,這里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、內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地。
首先看佛像,通過不同時期的佛像能看到當時工匠的水平和人民的審美,隋代的佛像淡雅樸實,唐代精美華貴,上萬尊大大小小的佛像向今天的我們展示了信仰的力量。
莫高窟的另一大特點是壁畫,構圖氣勢雄偉,人物刻畫生動有力,有大量造型生動、情節感人的彩繪壁畫故事,第一眼看到我整個人都震驚的走不動路了。印象最深的257窟以連環畫的形式畫出的“九色鹿王本生”壁畫是敦煌壁畫中唯一以動物為主角的故事畫。敦煌壁畫中比較常見的還有飛天仙人、琵琶等傳統樂器。還有一種我從未聽過的“經變畫”,就是一種描繪佛經內容的圖畫,把整個故事或者佛經中的一個場景描繪成一幅畫。
莫高窟的壁畫色彩豐富,歷經千年依然鮮艷,顏料都是用寶貴的礦石制作,有點顏色依靠今天的科技依舊不能完全復制。敦煌的佛像和壁畫都會隨著時間不斷風化和氧化,人類的每一次呼吸都會對他們造成破壞,在參觀歷史遺跡的時候我們需要懷著對歷史的敬畏和感動,才能不辜負這不平凡的土地所帶給我們的震撼和驚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