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月20日,建鄴區小學信息技術教研活動在陶行知學校開展,本次教研活動的主題是“創新:兒童的學習生活”,根據疫情防控要求,活動以線上形式開展,在陶行知學校王蓉老師主持下,本次教研活動拉開帷幕。
教研活動以四位老師的課堂展示作為開始。首先是自新城小學南校區的王辰陽老師執教的《插入超鏈接》,王老師從神舟十三號的宇航員引入課題,學生在閱讀太空中的“衣食住行”過程中體悟超鏈接的優勢。通過任務布置逐步引導學生掌握設置超鏈接的基本方法,借助思維導圖學習支架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,在鞏固知識、拓展技能的同時逐步引導學生組織邏輯形成結構思維。其次由南京外國語學校青奧村小學的汪敏老師帶來《學習小助手——鏈表的應用》,汪老師以學生線上學習時發生的真實問題作為情境導入,通過與舊知對比,引出鏈表的知識。學生通過“我慧建”、“我慧存”、“我慧編”、“我慧創”在自主探究等方式中完成相應任務,從而體會到解決編程類問題的一般性過程,并將學習小助手的功能進一步完善。接下來是來自南湖第二小學的姜琪老師,在《認識數據》這一課中姜老師以學生真實的生活和學習情境“校園全景地圖”作為課堂導入,通過感知身邊的數據、體驗數據記錄的方式、數據的加工和分享三個活動,讓學生了解數據廣泛存在于我們身邊以及數據和信息的聯系,引導學生提高自身信息素養,并關注數據和信息技術革命所帶來的人文問題。最后是來自陶行知學校小學部王籽老師的《危險的牙齒——鏈表的應用》。王籽老師以學生熟悉的“鱷魚咬手”游戲為主題,通過分析程序需求引出本課重點:鏈表。按照數據輸入、存儲、輸出布置任務,由易到難,學生在任務中完成游戲的同時感受了鏈表從建立到應用的整個過程。
課堂教學展示后,四位老師圍繞備課中困惑和心得做了簡短的說課。隨后,建鄴區學科帶頭人、致遠外國語小學薛文靜老師對四節課進行了精彩的點評。薛老師先是肯定了王辰陽老師課堂中學生素材的豐富,并提出關注學生自評與互評的重要性。針對汪敏老師的課,薛老師認為在疫情環境下,學習助手情境的設置貼合學生生活,學生在課中充分發揮了主動權。薛老師還從準備充分,課堂設計吸人眼球兩方面高度評價了姜琪老師課堂的精彩,對最后一節王籽老師課中學生對重難點的理解提出建設性建議。
活動最后,教研員汪俊老師對整場教研活動進行了評價和總結。汪老師提出,本次教研中“創新杯”賽課課例再展示的目的是展示老師們對課題的理解、對學科的理解,展示老師們在課堂中對學生認知邏輯培養的有效探究,也展示出老師們在日常教學中的經驗積累。同時,汪老師還指出在今后的教學中老師們需要注意教材的“活用”,將課堂教學與學生經驗相結合,體現育人價值觀,緊跟新課標的要求,提高學生信息科技的學習興趣。
相信通過這一次干貨滿滿的教研活動,在今后的教學中,老師們也會多一份智慧,多一份創新,信息技術教學之花一定會更加絢麗多彩。
(信息員 王籽)



